党建工作

赓续红色血脉 凝聚奋进力量——上外附幼·金水苑联合幼儿园团支部开展先锋朗读者活动(二)

发布日期:2024-03-05 10:50:07   来源:金水苑幼儿园-钱依萍   

如果,不是那一面高举的红旗,

怎会有今天,壮丽锦绣的山河!

如果,不是那一点燎原的星火,

怎会有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不是有一种坚韧的信仰,

怎会有今天,灿烂辉煌的中国!

《伟大的开端》节选

朗读者:唐蓓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走得再远,我们都不能忘记为何出发。1921年树德里的灯光,照亮了中国共产党前行的征程,灯光里闪耀的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执着、矢志不渝,是先锋义士的知难而进、大义担当。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我们党以在上海点燃的星星之火,燎原神州,百年来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凭借的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依靠的是忠诚为民的无私精神。正是有了共产党人当年的筚路蓝缕、坚韧不拔,才会有今天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绘就国家强盛、人民安康的美好画卷。百年来,建党时所形成的精神之源,共同构筑起了我们坚固的民族精神之基,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提供不竭动力。

回望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在百年风雨征程中,我们党历尽艰辛、勇于探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铺就了一条伟大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需要我们运用历史的视角、未来的眼光,审视来路,眺望前程,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肩负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节选

朗读者:陈婷瑶

学习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近平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分析问题能力很强,这同他刻苦读书学习分不开。他在陕北农村劳动期间,数年如一日保持着刻苦学习的习惯。据我了解,近平读书学习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正如有些老乡所讲的——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白天去山上劳动,晚上回家一有空就看书。后来,大部分知青离开了,窑洞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我们在炕上有各自的床位,中间隔着一个炕桌,炕桌上有盏煤油灯。白天干了一天活就已经很累了,晚上吃过饭,我如果觉得累,就睡觉了。而近平吃过晚饭总是拿起书本,开始学习。他怕影响我睡觉,就把灯移到一旁,用身体挡住光线。他看书常常到非常晚。有时候,我半夜醒来,发现近平还在看书,就问:“近平,你怎么还不睡呀?”他总是说:“再看一会儿。”有一次白天聊起天来,他和我调侃说:“昨晚看书至深夜,四周寂静,颇有些‘世人皆睡我独醒’的味道。”还有一次,他颇有感慨地说:“农村知青生活可真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结合呀!”事实的确如此,白天劳动强度大,人已经很疲劳,每天吃得也不好。回窑后再长时间阅读,大脑高速运转,对体力和脑力都有很大的消耗。

第二,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一方面,近平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正所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他在学习苏联历史学家谢缅诺夫《中世纪史》的时候,就参考了不知从哪里搞来的一本《基督教青年读本》一起看。由于我们当年接受的教育,对基督教没有多少了解。近平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作为基层群众信仰的宗教被罗马当权者镇压的历史。这就是他在看书时不断扩展参考资料所起到的作用。

习近平这个读书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他经常是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又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佐证,不断地扩展阅读书中的知识。比如他看中国历史,就是先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为主要读本来学习,但在学习中发现史学家的不同观点时,就以钱穆、吕振羽等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书籍来互相印证、互相对比,深入理解。这样学到的历史观点,是一个立体、全面的观点。既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点,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

 

习近平在了解不同学者的观点后,非常喜欢自己思考。他经常问我:“这本书,你看过没有?”如果我看过,他会就某一个观点与我进行讨论。他对讨论切磋推敲印证那些重要的知识点非常有兴趣。虽然我们那个年纪所讨论的问题未必有多么深奥、多么专业,但确实起到了活跃思想、拓展思路的作用。

《红岩》节选

朗读者:沈雪薇

一片漆黑的地窖里,冰冷潮湿,层层岩块和巨石,堵绝了阳光、空气和一切人间的声响,恰似一口密封了的活棺材,深埋在阴暗的地底。成年累月,只有那缓慢得无法察觉的浸水,从石缝中渗出,不时地带着单调微弱的滴答声,落进这无人知晓的洞穴。 

在这无声的、阴暗的地窖里,他有了许多时间来沉思默想。他想过去,也想将来。想到自己怎样从一个受尽迫害的工人,变成一个革命者;想到党,想到在延安学习时住过的窑洞,和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时的激动。也想到即将到来的胜利,和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 但他想得更多的,还是当前的战斗,艰苦复杂的战斗。为了熟悉战斗的环境,他仔细摸索过这地窖里的每一块石头,反复设想过有关这里的一切。现在,这间地窖的每一个角落,他都完全熟悉了。这地窖不算小,过去也许关过很多不屈的人。当他有一次从腐朽潮湿的稻草堆里,摸到一副锈蚀了的脚镣时,他更肯定了自己的估计。那副早已锈坏了的铁镣,有着明显的在石棱上磨损折断的痕迹。 

这里,曾经发生过人所不知的战斗。一种亲切的感觉,像阳光一样,照亮了这战斗的环境。

 

团员青年在诵读中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践行奋进新征程的青年使命。

分享到: